肺静脉
肺小叶(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每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小叶间有结缔组织分隔。大小不等,在肺表面者为锥体形,尖端朝向肺门,锥底多朝向肺表面,不达肺表面的呈不规则形。从肺表面观,直径为0.5~2cm。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的导管部,其余为肺的呼吸部。

 

次级肺小叶简称肺小叶,每一个肺小叶含3~5支终末细支气管,这些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支气管肺泡结构称为呼吸小叶即腺泡,大小为7~8mm。每一支终末细支气管又分出1、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次级肺小叶和腺泡是肺野CT能见到的最小单位。肺小叶与肺段的结构相似,中心为终末细支气管及其伴随小动脉,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及其内走行的小静脉、淋巴管。

 

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

肺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半球状囊泡。肺中的支气管经多次反复分枝成无数细支气管,它们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为肺泡。

肺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

 

纵隔左侧面中部为左肺根;其前方为下行的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后方为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下行和食管胸段下部;上方为主动 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前方下行时,发出左喉返神 经绕主动脉弓左下方至主动脉弓右后方上行。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

 

中部为右肺根,其前方为右膈神经和右心包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后方为食管、 奇静脉、右迷走神经和右交感干,上方为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

 

 

1、心脏: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女性的心脏通常要比男性的体积小且重量轻。人的心脏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

 

 

2、心脏瓣膜:指心房与心室之间(房室瓣)或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半月瓣)。

 

主要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的倒流回心房或心室。

 

 

3、房室瓣包括:

 

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附于左纤维房室环上。有两个瓣膜,位于前内侧者为前尖瓣,较大,常称大瓣,是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标志;位于后外侧者为后尖瓣,较小,常称小瓣。

 

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附着有3个三角形瓣膜,称三尖瓣右房室瓣

 

 

4、半月瓣包括:

 

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出口处),肺动脉瓣为3个半月瓣,瓣叶和瓣环都比较薄弱,瓣环和右室漏斗部肌肉相连,与三尖瓣没有直接纤维性连续。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出口处),形态学上类似于肺动脉瓣。每个瓣叶都在左心室内附着于主动脉

 

左心室(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左心室:心的四腔之一,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近似圆锥形,左室壁厚约为右心室的3倍室壁最厚

 

左心室腔内被二尖瓣的前瓣分为流入道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的入口即左房室口,在口的前、后缘附有两个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称为二尖瓣每个瓣膜的底附着于左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其尖或游离缘也借腱索连于两个乳头肌上。其作用与三尖瓣相同。

 

流出道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称为主动脉前庭,其内面光滑无肉柱。

 

左心室为一横行扁平圆锥体,在右心室的左后下方。有前、后、膈3壁。前、后壁多肉柱,其基底为房室口和主动脉口。

 

左心室工作负担较右心室大,故左心室壁远较右心室壁为厚,约为右心室壁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