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
肺动脉吊带(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肺动脉吊带又名迷走左肺动脉,是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的后方,呈半环形跨过右主支气管向左穿行于食道前和气管后到达左肺门。

正常肺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右肺动脉较左肺动脉略长。

右肺动脉发出右肺上叶动脉、中叶动脉和下叶动脉;右肺上叶动分别发出尖段、前段和后段;右肺中叶动脉分别发出外侧段、内侧段;右肺下叶动脉分别发出前内基底段、后外基底段。

左肺动脉发出左肺上叶动脉和下叶动脉。左肺上叶动脉分别发出尖段、前段和后段;肺段动脉在叶间裂于后段动脉水平发出一支向后上、一支向前下的血管分支,分别为下叶背段和舌段动脉;左肺下叶动脉经叶间裂继续往下形成下叶的基底干动脉,向远心端继续发出前内基底段、后外基底段。

肺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肺小叶(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每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小叶间有结缔组织分隔。大小不等,在肺表面者为锥体形,尖端朝向肺门,锥底多朝向肺表面,不达肺表面的呈不规则形。从肺表面观,直径为0.5~2cm。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的导管部,其余为肺的呼吸部。

 

次级肺小叶简称肺小叶,每一个肺小叶含3~5支终末细支气管,这些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支气管肺泡结构称为呼吸小叶即腺泡,大小为7~8mm。每一支终末细支气管又分出1、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次级肺小叶和腺泡是肺野CT能见到的最小单位。肺小叶与肺段的结构相似,中心为终末细支气管及其伴随小动脉,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及其内走行的小静脉、淋巴管。

 

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

肺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半球状囊泡。肺中的支气管经多次反复分枝成无数细支气管,它们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为肺泡。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

 

纵隔左侧面中部为左肺根;其前方为下行的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后方为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下行和食管胸段下部;上方为主动 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前方下行时,发出左喉返神 经绕主动脉弓左下方至主动脉弓右后方上行。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

 

中部为右肺根,其前方为右膈神经和右心包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后方为食管、 奇静脉、右迷走神经和右交感干,上方为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