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
根据某一特定性状对种内微生物加以分类。
Ⅰ型:骨骺分离
可有或者没有移位,分离一般发生在骺板的肥大层,故软骨和生长带留在骨骺一侧,所以多不引起生长障碍。婴幼儿骺板软骨层较宽,容易发生骨骺分离。
Ⅱ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
骨折线通过骺板肥大层并累及干骺端的一部分,干骺端骨折片呈三角形。该型损伤最多见。
Ⅲ型:骨骺骨折
属于关节内骨折,骨折线先沿骺板肥大层的一部分平行延伸,再纵行或斜行通过骨骺骨化中心进入关节。
Ⅳ型 骨骺和干骺端骨折
骨折线呈斜形贯穿骨骺、骺板及干骺端,通过骺板的全层,容易引起发育障碍和关节畸形。该型也较多见,仅次于第二型。
Ⅴ型 骺板挤压性损伤
少见,多在晚期发生生长障碍时才能作出诊断。
肾囊肿分级常用基于CT的Bosniak分级,具体如下:
1、Ⅰ级表现为薄壁无分隔、无钙化、无软组织,水密度,CT值小于20HU,无强化。
2、Ⅱ级表现为薄壁无强化,可有1-2个薄壁分隔,有细小钙化,高密度病灶小于3cm。
3、ⅡF级表现为囊壁和分隔微强化,轻度增厚和结节状钙化,不强化软组织,不强化高密度病灶大于3cm。
4、Ⅲ级囊壁分隔不规则强化,囊壁均匀增厚,结节状或不规则钙化。
5、Ⅳ级增强后强化明显,增强10HU以上,囊壁不均匀增厚,大结节和清晰软组织。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分型:临床较为常用的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为 Neer 分型。该分型方法依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和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即根据肱骨四个解剖部位(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及相互之间的移位程度(以移位大于1cm或成角畸形大于45°为移位标准)来进行分型。
一部分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无论骨折线数量是多少,只要未达到上述移位标准,说明骨折部位尚有一定的软组织附着连接,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或称为一部分骨折。
两部分骨折:仅一个部位发生骨折并且移位者,称之为两部分骨折;它有4种形式,即解剖颈骨折、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或外科颈骨折。
三部分骨折:当肱骨近端4个解剖部位中,有2个部位骨折并且移位时,称为三部分骨折,它有2种形式,常见的是大结节、外科颈骨折,另一种是小结节、外科颈骨折。
四部分骨折:当肱骨近端4个部分都发生骨折移位时,形成四个分离的骨块,称为四部分骨折。此时肱骨头向外侧脱位,成游离状态;血液供应破坏严重,极易发生缺血坏死。
半月板撕裂是膝关节内的半月形纤维软骨的破裂。
半月板撕裂的O’Connor分类法:
(1)水平撕裂:又称层裂、鱼嘴样撕裂,撕裂常将半月板分层,多自半月板游离缘向滑膜缘呈现水平撕裂,形成上、下两层。
(2)纵行撕裂:撕裂通常垂直走行,方向与半月板边缘平行。桶柄状撕裂是纵行撕裂的一种特殊类型。
(3)斜行撕裂:从半月板内缘斜行至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全层撕裂。如果撕裂的基底在后方,称为后斜撕裂; 前斜撕裂的基底在半月板的前角。
(4)放射状撕裂(横行撕裂):可形成鸟嘴型,最常见于外侧半月板的中1/3(体部),常使沿周缘走向排列的环形纤维断裂。
(5)变异型撕裂:包括瓣状撕裂、复合撕裂和退变半月板的撕裂。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股骨头以下,股骨颈基底部以上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