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

连接咽与胃的管状器官。将饮食导入胃中,其管壁特点为有复层扁平上皮、食管腺和较厚的肌层。

食管矢状面 (个人免费使用)

气管和食管共同开口于喉咙,即咽部。吞咽时会厌闭合气管关闭,以避免食物进入气道,气管通肺部,食管通胃部。

食管的组织结构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肌层:分两层,内层环行,外层纵行。
外膜:除腹段为浆膜外,其余为纤维膜。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粘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此断面经第3胸椎体,上纵隔内头臂干位于气管前方。左头臂静脉右下移逐步靠近右头臂静脉。右迷走神经离开右头臂静脉的深面至气管的右侧壁。胸导管位于食管、左锁骨下动脉和左肺之间,紧贴左纵隔胸膜。气管多数呈C形,后面恒定地与食管相毗邻。气管的右侧壁与右纵膈胸膜紧贴,左侧则隔以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大血管前方,两侧为纵隔胸膜围成的间隙。胸腺、低位的甲状腺位于此间隙内。

食管憩室 (个人免费使用)

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称为食管憩室。

GERD继发性食管狭窄 (个人免费使用)

食管狭窄常继发于GERD,发生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连接部,当肠化生向近端食管发展时,狭窄也随之产生。

食管可见节段性食管变窄、狭窄边缘光滑逐渐变细,与食管肿瘤表现的凹凸不平截然不同。

食管的肌肉组织由外层纵肌和内层环肌组成。

在环状软骨的背侧垂直峰上,发出两根肌腱并分散开环绕食管外侧下行至背侧。它们在腹侧的中线交织,在两条肌肉间形成了V形的间隙,称为Laimer V形区。此间隙暴露了其下方的环形肌,所以被称为裸区。这一区域的上方有环咽肌,环咽肌下部的附加肌纤维和疏松的纵形肌覆盖于此。

 

食管的肌结构:Musculature of the esophagus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食管
(1)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至10个月时症状消失。
(2)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2.胃
(1)约为30-60ml,l-3个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为2000ml,年龄愈小每天喂养的次数愈多。
(2)但哺乳后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述容量限制。
(3)婴儿胃略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
(4)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
(5)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
(6)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
①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
②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
③母乳2-3小时。
④牛乳3-4小时。
(7)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3.肠
(1)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l0倍。
(2)小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3)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黏膜进人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4)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肺动脉吊带(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肺动脉吊带又名迷走左肺动脉,是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的后方,呈半环形跨过右主支气管向左穿行于食道前和气管后到达左肺门。

食管闭锁 (个人免费使用)

食管闭锁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畸形,造成食管隔断,成盲端或与气管、支气管相通形成食管-支气管瘘

食道闭锁分为五种类型,除了孤立性食管闭锁之外,其余几种类型都包含有食道气管瘘。

食管溃疡 (个人免费使用)

食管溃疡可见边缘不清、结节状火山口样改变、表面附有灰黄色膜样物等。周围常有炎症、充血、水肿及表面糜烂的征象。

巴雷特食管 (个人免费使用)

巴雷特食管是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规定病变范围在食管交界处以上有任何长度的原鳞状上皮,由柱状上皮代替,它统称为巴雷特食管。

Ⅲ型食管裂孔疝 (个人免费使用)

Ⅲ型食管裂孔疝是指,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一起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食管旁疝 (个人免费使用)

典型的食管旁疝,指胃食管连接部处于正常位置,但部分胃底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个人免费使用)

滑动型食管裂口疝为Ⅰ型疝,是指胃食管连接部上移至膈肌上方,高于胃底,且胃仍然保持正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