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或胀痛,可向臀部放射。站立或扭转时疼痛加剧,休息或改变体位后疼痛通常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指椎间盘纤维环、髓核以及软骨终板的退变,可以出现椎间盘的萎缩变薄、膨出、椎体边缘增生等改变。多发生于颈椎、腰椎等部位。
椎间盘膨出属于椎间盘突出症中最轻的类型,指椎间盘中心的髓核突破纤维环的内层而未突破外层,所以对脊膜和神经根的压迫较轻。
椎间盘突出主要指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各个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从而导致脊髓和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引起颈、肩、腰腿疼痛或麻木等相应神经症状的疾病。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进行分型,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腰椎间盘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但表面完整,髓核因压力朝着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2、腰椎间盘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完整。
3、腰椎间盘脱出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盘内。
4、腰椎间盘游离型:大块的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到椎管内,原椎间盘与之脱离。
1、各椎骨之间借韧带、软骨和滑膜关节相连,可分为椎体间连结和椎弓间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
①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成人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椎间盘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②前纵韧带是椎体前面延伸的一束坚固的纤维束,宽而坚韧,上自枕骨大孔前缘,下达第1或第2骶椎椎体。其纵行的纤维牢固地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有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③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窄而坚韧。起自枢椎并与覆盖枢椎椎体的覆膜相续,下达骶骨。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紧密连结,而与椎体结合较为疏松,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2)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板、棘突、横突间的韧带连结和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连结。
①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②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层纤维,附着于棘突根部到棘突尖。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移行。
③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棘上韧带是连结胸、腰、骶椎各棘突尖之间的纵行韧带,前方与棘间韧带相融合,都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而在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称为项韧带。
④横突间韧带:位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纤维索,部分与横突间肌混合。
⑤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只能作轻微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