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程度
颈椎病分级 (个人免费使用)

根据颈椎不适的程度,可分为10个等级:

一级:抬头时脖子酸痛、僵硬。

二级:脖子酸痛,肩膀、后背也有明显酸痛感。

三级:睡觉容易落枕,醒后脖子活动受限。

四级:牵连至胳膊,感觉疼痛、麻木,出现视力模糊。

五级:走路发飘,甚至因脖子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无法走直线。

六级:脖子、肩膀、胳膊等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写字。

七级:吃饭只能用勺子,无法正常使用筷子。

八级: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

九级:小便、大便、性功能出现难言之隐。

十级:无法下床。

 

一般人可能只是在第1级,如果出现第2、3级时,就该重视起来,采取相应措施,以免贻误病情。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指椎间盘纤维环、髓核以及软骨终板的退变,可以出现椎间盘的萎缩变薄、膨出、椎体边缘增生等改变。多发生于颈椎、腰椎等部位。

 

椎间盘膨出属于椎间盘突出症中最轻的类型,指椎间盘中心的髓核突破纤维环的内层而未突破外层,所以对脊膜和神经根的压迫较轻。

 

椎间盘突出主要指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各个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从而导致脊髓和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引起颈、肩、腰腿疼痛或麻木等相应神经症状的疾病。

软骨损伤分级 (个人免费使用)

软骨损伤可分4个等级:

 

I级:软骨存在局部软化和肿胀,但未出现缺损、撕裂、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II级: 软骨部分厚度缺陷,表面有撕裂,但受损软骨厚度缺陷或撕裂直径未超过1.5cm。关节腔合并狭窄或轻度骨赘增生迹象。

 

III级:软骨存在厚度缺陷或表面断裂迹象,软骨厚度缺陷或撕裂直径超过1.5cm,但厚度缺陷或表面断裂仅为局部区域。关节腔明显变窄或存在大量骨赘增生组织。

 

IV级:全层软骨损伤,且合并软骨下骨暴露迹象。通常合并骨骼畸形、关节腔闭合等病理现象。

骨质疏松 (个人免费使用)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早期人体骨骼内的骨量刚刚减少,通常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和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骨量继续减少,慢慢的出现骨质疏松,会表现出腰酸背疼、周身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感加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改善,还会出现身高缩短、脊椎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骨折。

骨质疏松 (个人免费使用)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足踝扭伤 (个人免费使用)

临床上,一般将踝关节扭伤分成三级。

I级扭伤:踝关节韧带轻度拉伸,只有轻微的撕裂。表现为局部轻度肿胀和压痛。踝关节稳定,患者能够负重行走。

II级扭伤:踝关节韧带不完全撕裂,患者有中度疼痛,伴有肿胀,压痛和瘀血。踝关节存在轻度或中度不稳定,踝关节活动受限,负重行走时疼痛。

III级扭伤:踝关节韧带完全撕裂。患者有严重疼痛,肿胀明显,可见瘀血斑,踝关节明显不稳定,以及明显的功能和运动丧失。患者不能负重行走。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个人免费使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椎间盘突出(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进行分型,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腰椎间盘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但表面完整,髓核因压力朝着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2、腰椎间盘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完整。

 

3、腰椎间盘脱出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盘内。

 

4、腰椎间盘游离型:大块的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到椎管内,原椎间盘与之脱离。

肩锁关节脱位 (个人免费使用)

肩锁关节脱位(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肩锁关节脱位十分常见,多见于青年。暴力是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直接暴力较间接暴力多见。肩峰受到打击时,肩峰及肩胛骨猛然向下,使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断裂而发生脱位,或是当跌倒时,肩部着地,力传导至肩锁关节而发生关节脱位。

依据暴力的大小,可发生关节囊挫伤、破裂,韧带挫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撕脱骨折、半脱位或完全脱位。根据损伤程度,可将肩锁关机脱位分为三型。

Cobb角测量 (个人免费使用)
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多通过对侧弯曲角度的测量得以评估,而角度测量最常采用的是 Cobb 角度测量方法 。用于测量的X 线片为脊柱标准全长的正位相。
第一步:确定侧弯的端椎。上、下端椎是指侧弯中向脊柱侧弯凹侧倾斜度最大的椎体。脊柱侧弯凸侧的椎间隙较宽,而在凹侧椎间隙开始变宽的第一个椎体被认为不属于该弯曲的一部分,因此其相邻的一个椎体被认为是该弯曲的端椎。
第二步:在上端椎的椎体上缘划一横线,同样在下端椎椎体的下缘划一横线。对此两横线各做一垂直线。
第三步:该二垂直线的交角就是 Cobb 角。注:对于较大的侧弯,上述两横线的直接交角亦等同于 Cobb 角。侧弯的角度由此而测得此角。
若Cobb角<25度,无需手术治疗,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姿势矫正的动作训练,每隔4~6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动态观察;若25度<Cobb角<50度,建议支具治疗;若Cobb角>50度,建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