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粘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锤骨、砧骨、镫骨三块听小骨,咽鼓管,鼓窦和乳突构成,三块听小骨相互连接组成听骨链,将中耳鼓膜和内耳前庭卵圆窗相连。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组成。膜迷路包含平衡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

急性会厌炎 (个人免费使用)

急性会厌炎是一种特殊的、主要累及喉部声门上区的会厌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病变,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骨迷路和膜迷路位于颞骨的岩部内,含有听觉和平衡系统的感觉终器。骨迷路和膜迷路形状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由致密的骨质构成。膜迷路有膜管和膜囊组成,通过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
小耳畸形分级 (个人免费使用)
小耳畸形是临床上对于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的统称,在临床上表现为重度耳廓以及耳道发育不全。 医学常用Marx分级法分为以下四级: 1级:耳廓有畸形,但耳廓的各个结构仍可辨认。2级:耳廓的框架尚存,但外形畸形明显。3级:耳廓呈条索状。4级:无耳畸形。
鼻腔冲洗 (个人免费使用)
鼻腔冲洗:预防和缓解鼻炎
洗鼻 (个人免费使用)

冲洗时张开嘴巴,屏住呼吸,可连续不间断的“啊——”,以防呛喉。

阻挡细菌 (个人免费使用)
鼻黏膜上的鼻纤毛通过摆动可以阻挡一部分病菌
耳硬化症(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耳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病理上是由于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故称“硬化”。当侵犯卵园窗时,可引起镫骨固定,失去传音功能,使听力进行性减退。

喉腔是由喉软骨、韧带、纤维膜、喉肌和喉黏膜等共同围成的管腔。喉腔上起自喉口,与咽相通;向下经气管通支气管和肺。喉腔侧壁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下方的一对称声襞。上述两对皱襞将喉腔分为3部分,即前庭襞上方的喉前庭,声襞下方的声门下腔,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喉中间腔

 

(一)喉口 

喉口是喉腔的上口。由会厌上缘、构状会厌襞和构间切迹共同围成。连接状软骨尖与会厌软骨侧缘的黏膜皱襞称构状会厌襞,前庭襞是喉腔侧壁上呈矢状位粉红色的黏膜皱襞。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与杓状软骨声带突上方的前内侧缘之间。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较声门裂宽。声襞是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构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黏膜皱襞,位于前庭襞的下方,其较前庭襞更突向喉腔。

 

(二)喉前庭

位于喉口与前庭襞之间,上宽下窄呈漏斗状。前壁中下份有会厌软骨茎附着,附着处的上方有呈结节状隆起称会厌结节。

 

(三)喉中间腔

喉腔中声襞与前庭襞之间的部分,向两侧经前庭襞与声襞间的裂隙至喉室声门裂是两侧声襞与构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较前庭裂长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

 

(四)声门下腔

 

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其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喉水肿,尤以婴幼儿更易发生急性喉水肿而致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