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
急性支气管炎 (个人免费使用)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故正确命名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
 
通常起病较急,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偶有喘息、胸骨后疼痛、胸部不适等临床表现。
肺动脉吊带(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肺动脉吊带又名迷走左肺动脉,是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的后方,呈半环形跨过右主支气管向左穿行于食道前和气管后到达左肺门。

肺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胸腺(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胸腺位于胸骨柄的后方,上纵隔的前部,贴近心包上方和大血管前面,向上到达胸廓上口,向下至前纵隔。胸腺由左、右叶构成,呈不对称的扁条状,质软,两叶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新生儿和幼儿的胸腺相对较大,重10~ 15g。性成熟后胸腺发育至最高峰,重达25~40g,随后逐渐萎缩,多被结缔组织替代。胸腺也可伸至颈部,尤其是小儿,胸腺肿大时可压迫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和气管,出现发绀和呼吸困难。 

 

胸腺属于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胸腺素和促胸腺生成素,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单一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楔状软骨、小角软骨。共9块

气管壁组成和结构 (个人免费使用)

气管管壁分粘膜、粘膜下层及外膜三层 

 

1.粘膜层有纤毛上皮,一般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向咽侧快速摆动 

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 

基细胞:未分化细胞,有分化为上述两种细胞的能力 

刷细胞:微绒毛,感受刺激 

 

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气管腺,开口于粘膜表面,分泌物中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

 

3.外膜由“C“”形透明软骨环和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环的缺口朝向后面缺口之间处有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呼吸系统(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呼吸系统: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喉的支架由三个单一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三对成对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构成。

 

甲状软骨位于舌骨的下方,前缘愈合处构成凸向前方的前角前角上端向前凸起,称为喉结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呈环状,前部窄低呈弓形。

 

杓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左右各一,略呈三棱锥体形

 

会厌软骨上端游离,下端附着于甲状软骨角后面


甲状舌骨膜为连系舌骨与甲状软骨上缘的薄膜

 

楔状软骨:成对,有时缺如,在小角软骨前外侧,两侧杓状会厌皱襞粘膜下,似小棒,致粘膜形成白色的隆起,名楔状结节。

 

前庭韧带:为喉方形膜下缘弹性组织增厚的部分,构成前庭壁的支架


声韧带:又名环甲膜,是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结构,上缘游离,前方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后方附着于杓状软骨声带突

 

气管软骨:气管是连接咽部与支气管之间的通道,而气管软骨环是支撑气管保持管状状态,保持通气的基本结构,气管软骨环一般呈现大C字型,约占整个气管内环的三分之二。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粘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气管位于喉与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的气管杈之间,起于环状软骨下缘(平第6颈椎体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平第4胸椎体下缘)。 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前者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骨环;后者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较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