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人体依靠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内呼吸和血液的气体运输。

气管塌陷 (个人免费使用)
气管塌陷
正常气管 (个人免费使用)
正常气管
肺小叶(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每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小叶间有结缔组织分隔。大小不等,在肺表面者为锥体形,尖端朝向肺门,锥底多朝向肺表面,不达肺表面的呈不规则形。从肺表面观,直径为0.5~2cm。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的导管部,其余为肺的呼吸部。

 

次级肺小叶简称肺小叶,每一个肺小叶含3~5支终末细支气管,这些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支气管肺泡结构称为呼吸小叶即腺泡,大小为7~8mm。每一支终末细支气管又分出1、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次级肺小叶和腺泡是肺野CT能见到的最小单位。肺小叶与肺段的结构相似,中心为终末细支气管及其伴随小动脉,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及其内走行的小静脉、淋巴管。

 

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

小叶性肺炎(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其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肺下叶常受累。

 

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渗出、肺泡过度扩张等变化。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大叶性肺炎(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大叶性肺炎,又称肺泡性肺炎,是主要由致病病原体进入肺泡后,损伤肺泡壁并引起局部炎症和肺实变,病变始于肺泡,后经肺泡间孔蔓延至邻近肺泡,直至整个肺叶或肺段出现炎症,因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性叶段均匀实变并伴充气支气管征而被称为“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常发生于单侧肺,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或多个肺叶。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朝向肺门,底位于肺表面,相邻肺段间隔有结缔组织和肺静脉属支。在肺段内,肺动脉的分支与肺段支气管相伴行,但肺叶静脉的属支则分布于肺段之间。左、右肺通常分别有10个支气管肺段。有时左肺出现共干支气管,此时左肺也可分为8段

 

支气管肺段内侧面观:Medial view of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

急性支气管炎 (个人免费使用)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故正确命名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
 
通常起病较急,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偶有喘息、胸骨后疼痛、胸部不适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