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 (个人免费使用)

膝关节置换是将膝关节内损耗严重的软骨,及其软骨下骨部分通过手术切除,并用人工设计的假体组件代替,改善膝关节功能。

项背部肌浅层肌:起于C7-T12棘突,止于锁骨、肩胛骨(肩峰、肩胛冈)的斜方肌;起于T6-S5棘突,止于肱骨的背阔肌;起于C1-4横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的肩胛提肌;起于C7-T1棘突,止于肩胛骨(冈)的小菱形肌;起于T2-5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大菱形肌;起于C7-T3棘突,止于第2-5肋(上缘)的上后锯肌;起于T11-L3棘突,止于第9-12肋(下缘)的下后锯肌。

项背部肌深层肌(内在肌):

浅层:横突棘肌群。起自横突,止于棘突的颈/胸半棘肌;起自横突(T1-6),止于项缘的头半棘肌;起自横突,止于棘突的多裂肌(C2-S4);起自横突,止于上一棘突的回旋肌;起自横突,止于上一棘突的棘间肌;起自横突,止于上一棘突的横突间肌。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个人免费使用)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其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主要病理变化为肿胀的肌肉组织压迫神经、血管,造成筋膜室内高压,严重时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颈丛(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浅支亦称为颈丛皮支。

颈丛主要的浅支有:

枕小神经(C2-3)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耳大神经 (C2-3)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前上,至耳廓及其附近的皮肤。

颈横神经(C2-3)横过胸锁乳肌浅面向前,分布于颈部皮肤。

锁骨上神经(C2-3)分为前、中、后3支,分布于颈侧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

 

颈丛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主要神经为膈神经(C3-5)。

桡骨小头半脱位 (个人免费使用)

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保姆肘,多因手腕或者前臂突然受到外力牵拉后,桡骨小头从环状韧带脱出,导致环状韧带嵌顿于桡骨关节间隙,当外力消失后,桡骨小头不能回到正常解剖结构,且向外侧移位所引起的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多表现为患儿哭闹不止,肘部呈屈曲位,桡骨小头外侧有压痛。

项背部肌深层肌(内在肌):

浅层:横突棘肌群。起于项韧带,止于乳突及项线的头夹肌;起于T1-6的棘突,止于C1-4的横突的颈夹肌。

中间层:骶棘肌群(竖脊肌)。分胸、头、颈3部分。髂肋肌、最长肌、棘肌。

椎间盘退行性变 (个人免费使用)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指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水分逐渐减少,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 ,在外界因素(如损伤,劳累等)的作用下,纤维环结构破坏,髓核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包括椎间盘纤维环,髓核以及软骨终板的退变。椎间盘退变时,可出现脱水、积气、钙化、萎缩变薄、膨出、骨性终板硬化及椎体缘增生肥大等改变。多发于颈椎,腰椎等部位。

肘关节脱位 (个人免费使用)

肘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elbow)是指在跌倒、撞击和猛烈牵拉等外力作用下,肘关节内的桡骨、尺骨和肱骨脱离正常的位置,导致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

根据肘关节脱位方向不同可分为:

前脱位:当肘关节处于屈曲位时,肘后方遭受暴力使尺、桡骨向肱骨前方移位。

后脱位: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尺、桡骨向近端传导,尺骨鹰嘴处产生杠杆作用,前方关节囊撕裂,使尺、桡骨向肱骨后方脱出。

侧方脱位:当肘关节处于内翻或外翻位时遭受暴力,可发生尺侧或桡侧侧方脱位。

骨筋膜室(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小腿四个骨筋膜室包括前室、外侧室、后侧深室、后侧浅室,其中前室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外侧室包括腓骨长短肌,后侧深室包括胫骨后肌,后侧浅室包括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

半月板撕裂 (个人免费使用)

半月板撕裂是膝关节内的半月形纤维软骨的破裂。

半月板撕裂的O’Connor分类法:

(1)水平撕裂:又称层裂、鱼嘴样撕裂,撕裂常将半月板分层,多自半月板游离缘向滑膜缘呈现水平撕裂,形成上、下两层。

(2)纵行撕裂:撕裂通常垂直走行,方向与半月板边缘平行。桶柄状撕裂是纵行撕裂的一种特殊类型。

(3)斜行撕裂:从半月板内缘斜行至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全层撕裂。如果撕裂的基底在后方,称为后斜撕裂; 前斜撕裂的基底在半月板的前角。

(4)放射状撕裂(横行撕裂):可形成鸟嘴型,最常见于外侧半月板的中1/3(体部),常使沿周缘走向排列的环形纤维断裂。

(5)变异型撕裂:包括瓣状撕裂、复合撕裂和退变半月板的撕裂。

 

盘状半月板 (个人免费使用)

盘状半月板(disc meniscus)是指膝关节半月板发育异常的一种疾病,包括半月板形态及稳定性的异常,易引起半月板损伤,大多发生于外侧半月板,也可发生于双侧。

完全盘状半月板是指半月板前后径大致一致,分不清前后脚,胫骨平台被半月板组织完全包绕,半月板附件正常。

不完全盘状半月板以体部增大为主,尚可分清前后角,胫骨平台被半月板组织包绕范围在80%~100%,半月板附件正常。

半月板(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半月板(meniscus),位于胫骨关节面上的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

半月板由纤维软骨组成,内外各有一块,位于膝关节的关节间隙。内、外侧半月板的前份与膝横韧带相连,结构呈半环形。

第2颈椎又名枢椎,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

齿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椎体融合。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朝下。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线处为骶正中嵴,嵴外侧有 4对骶后孔。

 

尾骨由3 -4 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颅囟(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新生儿颅顶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颅顶各骨之间连接处的间隙称为颅囟。

前囟(额囟)最大,呈菱形,位于两侧顶骨前上角、矢状缝与冠状缝连接处;后囟(枕囟)呈三角形,位于位于两侧顶骨后上角、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蝶囟位于顶骨前下角;乳突囟位于顶骨后下角。

 

囟门指婴幼儿颅骨结合不紧所形成的颅骨间隙。有前囟和后囟之分。后囟门靠近头枕部,是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骨缝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前囟门在头顶部,是两侧额骨与两侧顶骨之间的骨缝形成的菱形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