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人体依靠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内呼吸和血液的气体运输。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

 

中部为右肺根,其前方为右膈神经和右心包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形成的隆凸,后方为食管、 奇静脉、右迷走神经和右交感干,上方为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

 

 

肺癌纵隔淋巴结分区 (个人免费使用)

7个淋巴结区域分别为锁骨上区、上区、主动脉肺动脉区、隆突下区、下区、肺门区/叶间区及周围区。

1、锁骨上区:包括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第1组淋巴结);

2、上区:上纵隔区淋巴结,包括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左上气管旁淋巴结( 2L)、血管前淋巴结(3a)、气管后淋巴结(3p)、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及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共6组淋巴结;

3、主动脉肺动脉区:AP区,包括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第5组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

4、隆突下区:第7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5、下区:包括第8组淋巴结(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和第9组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第7-9组淋巴结为下纵隔区淋巴结;

6、肺门区/叶间区:包括第10组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和第11组淋巴结(叶间淋巴结);

7、周围区:包括第12组淋巴结(肺叶淋巴结)、第13组淋巴结(肺段淋巴结)及第14组淋巴结(亚段淋巴结)。

第10—14组淋巴结为Nl淋巴结,根据左右分为10L、10R、11L、11R、12L、12R、13L、13R、14L及14R。

非小细胞肺癌IVB期 (个人免费使用)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按组织病理学分类: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

 

IVB期肺癌。癌症已扩散到一个或多个不在肺附近的器官的多个位置,例如大脑、肾上腺、肾脏、肝脏、远处淋巴结或骨骼。

胸腔积液 (个人免费使用)

胸膜腔: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 

 

胸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水”

肺动脉高压 (个人免费使用)

肺动脉高压: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血管收缩(收紧)时会导致肺动脉高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收缩会导致血管纤维化(疤痕)和更高的肺血压。心脏右侧的腔室(右心房和右心室)难以将血液泵出到肺动脉并通过肺部。克服这种高压和收缩对心脏造成的压力会导致心脏变大和变弱。最终,心脏跟不上身体的需求。这被称为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呼吸系统: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气胸类型 (个人免费使用)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气胸按病因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

 

自发性分类:

原发性:非特异性炎症或肺先天发育不良肺大疱形成

继发性:基础疾病如肺结核、COPD、肺癌、肺脓肿等——形成肺大疱或胸膜破裂

 

按胸膜破裂口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肺泡 (个人免费使用)
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