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
乳突炎 (个人免费使用)

乳突位于耳后的骨质内,在颞骨的右下方就是乳突的位置,也就是头部两侧的下方,即从耳垂的后上方可以摸到的似锥状的微微隆起,其左右各一且互相对称。乳突是组成外耳道、中耳、内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头部多数肌肉附着的地方,其下方还有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等。乳突由多个大小不等且形状不同,但又互相连通的气房所组成,根据气房含气量多少以及气化程度,可以将乳突分为气化型乳突、伴硬化型乳突以及板障型乳突。如果乳突气化好,在耳后可以摸到骨质突出且比较饱满。

乳突通过最大的气房鼓窦和中耳相连,中耳发生炎症时,炎症易蔓延到乳突形成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的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中耳乳突炎的主要症状是耳部流脓、耳痛、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后乳突部位压痛,甚至会出现耳后皮肤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慢性化脓性乳突炎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当或迁延形成慢性中耳乳突炎,多表现为耳部持续性的间断流脓、听力下降,还会出现耳部疼痛或者是钝痛,同时可能会伴有头痛。

在临床上,因乳突的位置较为隐匿、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的部位,所以其出现相关炎症时十分容易被忽略,多需采用X线或CT扫描来明确诊断。在治疗乳突炎时,应当彻底清除乳突病变,防止病变残留后致使炎症反复发作。

 

舌外肌(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①颏舌肌,起于下颌正中联合内侧颏上棘,下纤维附于舌骨上面,中、上纤维分布于舌体,由舌下神经支配,其作用伸舌向前。

②舌骨舌肌,起于舌骨体侧分及大角,直向上分布于舌体侧部,由舌下神经支配,作用为牵舌向下。

③茎突舌肌,起于颞骨茎突前外侧,分为两束,一横行于舌背面,一斜行向下与舌骨舌肌纤维相交,由舌下神经支配,作用为牵舌向上后。

④小角舌骨肌,起于舌骨小角,分散于舌体,由舌下神经支配,作用为牵舌向上后。

乳突 (个人免费使用)

乳突为位于耳后,是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发出的突起,形状是大致锥形或圆锥形的,由很多含气小腔组成,称为乳突气房(或称乳突小房)。乳突气房通过鼓窦(或称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

 

颅骨外侧观(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骨分为脑颅骨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8块):额骨、顶骨x2、枕骨、颞骨x2、筛骨、蝶骨
面颅骨(15块):鼻骨x2、泪骨x2、颧骨x2、腭骨x2、下鼻甲骨x2、上颌骨x2、下颌骨、犁骨、舌骨

二、下颌骨和舌骨

下颌骨分为中部的下颌体及两侧的下颌支,两者相交于下颌角

舌骨呈“U”型,中部成为舌骨体,向后延伸出一对大角,体与大角结合处向上伸出一小角

三、颅的整体观

三条缝:冠状缝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矢状缝位于两顶骨之间,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

颅的侧面观:中部有耳门,外耳门前方有颧弓,外耳门后下方有一凸起称乳突,颧弓内上方有一大而浅的凹陷称颞窝,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相交而成的“H”形缝翼点

颅的前面观:上部为额骨的鳞部,其下方两侧有一对弓形隆起称眉弓,左右眉弓之间较平坦称眉间。眉弓的外下方有一对腔称眶,眶的内下方为骨性鼻腔,骨性鼻腔下方是不完整的骨性口腔

乳突(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乳突为位于耳后,是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发出的突起,形状是大致锥形或圆锥形的,由很多含气小腔组成,称为乳突气房(或称乳突小房)。乳突气房通过鼓窦(或称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

鼓室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室由6个壁围成,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鼓室内面及上述结构均被覆有黏膜,此黏膜与咽鼓管和乳突窦、乳突小房的黏膜相延续。

1.外侧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故又名鼓膜壁。

2.上壁:又称盖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3.下壁:亦称颈静脉壁,为一薄层骨板,分隔鼓室与颈静脉窝内的颈静脉球。

4.前壁:也称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

 

5.内侧壁:又称迷路壁,与内耳相隔。

6.后壁:为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人口,鼓室借此连通乳突内的乳突小房。

 

 

第2腰椎(标注版) (个人免费使用)

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 。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呈矢状位,上关节突后缘的卵圆形隆起称乳突 。

棘突宽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